欢迎来访VIP源码平台服务中心。
广州图书馆

广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是由广州市政府设立、为所有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机构,以纸质文献、音像制品、数字资源等各类知识信息记录的收集、整理和存储为基础,提供资源借阅与传递、信息咨询、展览讲座、艺术鉴赏、文化展示和数字化网络服务及公众学习、研究、交流空间,开展社会阅读推广活动。

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2012年,天津图书馆三个现代化馆区全面对市民开放,形成了“一馆三舍”服务格局,规模在国内省级公共图书馆中处于领先地位。

南京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简称南图,是中国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四大图书馆,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江苏省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是中国大型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重庆图书馆创建于1947年,现拥有馆藏300余万册,并形成了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三大特色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是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全、保藏多和完整的图书馆,我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多、质量好的图书馆,我国两个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当时称为大连工学院图书馆,设在市内一二九街,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藏书约为1万册(主要是日伪时期南满洲工业专科学校留下的日文图书,少量英文图书及十余种中、日文期刊)。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2年10月,汇集了当时震旦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多所学校的馆藏。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资源丰富、多科性、现代化、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目前由徐汇校区图书馆和奉贤校区图书馆以及金山三线书库组成,馆舍总面积达4.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00席,开放时间为每周105小时。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可上溯至二十世纪初建立的中央大学图书馆和金陵大学图书馆。在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历史上,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 李小缘、施廷镛和国学大师胡小石等诸先生,先后主持过馆务。

天津大学图书馆

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图书馆,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学校同时成立,为全国大学图书馆中之先者。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天津大学图书馆历尽艰辛,在历任馆长和馆员们的努力下,终于成就了收藏有丰富资源、服务于教学科研、拥有高素质馆员队伍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图书馆。

同济大学图书馆

同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于1934年建立,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同济大学,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沪东分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71400平方米,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国内

青岛市图书馆

青岛市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是青岛市属大型公共图书馆,是青岛市重要的知识性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也是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团体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的公益性、学术性服务机构。

绍兴图书馆

绍兴图书馆,绍兴图书馆系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前身可追溯到绍兴乡贤徐树兰先生于1902年创建的古越藏书楼。藏书楼以存古开新为宗旨,变一人书为万人书,开创了国内公共图书馆先河。

中山大学图书馆

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初名广东大学图书馆,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 广东政法专门学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和广东公医学校的藏书合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两广优级师范学校藏书楼。1926年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现馆于1982年建成,楼高四层,面积14500平方米,到1999年,藏书334万册。 1998年,中山大学图书馆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

浦东图书馆

浦东图书馆,浦东图书馆新馆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图书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新馆坐落于浦东新区文化公园北侧,毗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以及地铁7号线锦绣路站,地处以世博会主会场和世纪公园为中心形成的上海新文化圈内。新馆建筑由株式会社日本设计进行方案设计,合作设计单位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馆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30年代建立的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形成了一校三馆的发展格局,三个图书馆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阅览席位4162个。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图书馆、同济医科大学图书馆、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建于1920年。建馆初期,馆舍面积只有七、八十平方米,藏书仅几百册。1950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哈工大,从此哈工大图书馆在党和政府关怀及学校重视下,逐步发展壮大。1954年,哈工大图书馆迁至西大直街169号之后,馆舍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馆藏图书增加到40万册。荣获96年鲁班奖。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类)。

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

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是国内林业文献信息收藏完整的图书馆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也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41765平方米,阅览座位5500个,藏书总量453万册,其中纸版图书205万册,电子图书248万册,纸版期刊4000多种,电子全文期刊近2万种,数据资源44个。图书馆实行藏、借、阅、查、管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开放服务,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科技查新、专利检索、用户教育、馆际互借、远程文献传递、电子文献阅览、多媒体视听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

南昌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图书馆,南昌大学图书馆,于1993年5月南昌大学成立时,由原江西大学图书馆和原江西工业大学图书馆合并而成,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成员馆、 CALIS 江西省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L25 )、江西省医学科技情报中心。

东南大学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大学图书馆之一,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藏书楼。一百多年来,图书馆历经沧桑变迁,图书馆前进的轨迹,与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史同步,亦和本校的沿革、演变、发展紧密关联。学校先后经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历史阶段,图书馆的建制与业务也随着学校的合并、改组,经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物美价廉多买多送
省时省力持续更新
优质模板宁缺毋滥
极速响应售后服务